擔心陶藝教育斷代,建言石灣陶藝應主打高端、批量訂制“兩條腿”走路,才能將石灣陶藝的傳承和市場化完美結合
嘉賓:
劉健芬 石灣陶藝世家劉勝記第五代傳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省工藝美術大師(左一)
黃志偉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松堅之子,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高級工藝美術師,創(chuàng)辦“公仔黃”陶藝坊,2010年11月入選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左二)
劉雪玲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炳之女,高級工藝美術師、省工藝美術大師(右一)
文/本報記者 紀可
嘉賓圖片由陳綺穎提供
傳承千年的石灣陶藝積淀成佛山的文化底蘊,也培育出11位國家級陶藝大師和17位省級陶藝大師,而在這批大師群體中,開始有一批有創(chuàng)新意識又傳承父輩的“陶二代”粉墨登場。11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松堅之子黃志偉,更是新晉第二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成為石灣首位獲得國家級大師稱號的“陶二代”。
然而,面對市場化大潮的沖擊,傳統(tǒng)手工的大師創(chuàng)作制能否堅持?與在市場化之路上走得更遠的景德鎮(zhèn)陶藝相比,石灣陶藝又將如何保持真我、延續(xù)傳承?
“佛山智造沙龍”上周邀請三位均為石灣陶藝大師之后的“陶二代”,講述其對石灣陶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以及他們面對市場的機會和挑戰(zhàn)。大師們一致建議,用高端和批量生產(chǎn)“兩條腿”走路,才能將石灣陶藝的傳承和市場化完美結合,而在佛山加強陶藝教育,則能讓這門古老的技藝流傳得更久、更好。
“耳濡目染”名師帶入門
談起如何走上陶藝創(chuàng)作這條路,幾位大師不約而同地表示“沒想到”,并將原因歸結為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影響。“我們祖輩都生活在石灣,住在美陶廠附近,我們經(jīng)常跑到廠里爬上窗臺看美陶大師做泥塑。”劉健芬回憶說,有一次偷看一位大師做公仔,他告訴圍觀的小朋友,這些可愛的公仔做好后可以給人欣賞,大家長大之后自然就產(chǎn)生了興趣,不知不覺走上陶藝創(chuàng)作之路。
而令黃志偉印象深刻的是,當時在美陶廠工作的父親送給他一頂印有“美術陶瓷廠”字樣的帽子,全班同學都非常羨慕,于是他當時就產(chǎn)生要做“美術家”的強烈愿望,并考上了廣州美院雕塑系。
搞陶藝創(chuàng)作很難被誘惑
1981年進入美陶廠的劉雪玲,是該廠最后一批學徒制員工,“當時每個月30多元的工資,生活很是艱難。”即便如此,這批家傳的“陶二代”如今都基本還在堅持石灣陶藝創(chuàng)作。劉健芬認為,石灣公仔能夠在新時代站得住腳,一是有強烈的地方特色,二是新一代的創(chuàng)作者不局限做古代題材,而是跟著時代在進步,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投入這個行業(yè)。
曾在美陶廠工作21年,其后自己開辦工作室的黃志偉對此也深有感觸,“搞石灣陶藝創(chuàng)作的人很難被其他東西誘惑。”他坦言,目前培育石灣陶藝的社會環(huán)境非常寬松,創(chuàng)作者有自由、有地位、收入也不錯,“很多外省、外地來的學徒幫師傅創(chuàng)作或獨立開工作室,賺的錢比在工廠打工多得多。”所以,三位大師均對石灣陶藝的傳承表示樂觀,“現(xiàn)在廣州美院等外地院校的學生都會來石灣學習陶藝,應該說是后繼有人。”
傳統(tǒng)手法與創(chuàng)新理念的碰撞
雖說都出自陶藝世家,但三位大師的創(chuàng)作風格卻并未完全復制上一輩。以擅長塑造仕女形象的劉健芬走出一條與父親劉炳的豪邁、粗獷風格截然不同的路子,“傳承和創(chuàng)新是對立統(tǒng)一的,石灣陶藝流傳幾千年,肯定有很多精粹,后輩應該積極吸收,同時也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手法,在創(chuàng)作手法當中加入新的元素和現(xiàn)代人的追求理念,這樣才能讓石灣陶藝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她表示,她更喜歡從細膩和裝飾入手,吸收雅致的精髓,使得作品能夠在手上把玩,像飲茶一樣有品味的空間。
劉雪玲繼承了傳統(tǒng)石灣公仔的題材,傾向塑造歷史、神話人物。不過她也強調(diào),即使同是達摩,現(xiàn)代的達摩與老一輩的達摩也應傳達不同的精神,應融入作者的生活體驗。開辟“線塑”手法的黃志偉如今更強調(diào)將石灣陶藝提升一個層次,“不一定非要那么具體、寫實,要更側(cè)重表現(xiàn)社會現(xiàn)實和自己的理念。”據(jù)悉,他的線塑手法作品今年首度與潘鶴等雕塑大師的作品一起入選中國嘉德冬季拍賣會。
“兩條腿”走路融入市場化
與父輩潛心創(chuàng)作不同的是,“陶二代”面對來自市場的考驗。同在美陶廠工作的劉雪玲和劉健芬在1992年就與市場“掛鉤”,收入的高低都與作品的銷售有關。劉健芬說,目前美陶廠基本是高端和產(chǎn)業(yè)化“兩條腿”走路,大師們一方面會應市場的需求創(chuàng)作一些批量生產(chǎn)的作品,比如年肖品,同時也會用一半左右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原創(chuàng)精品。
在市場打拼6年的黃志偉則坦言,“搞市場比單純搞創(chuàng)作要累得多。”他建議石灣陶藝的市場化,要首先打造一個高端的品牌,大師的工作室用于創(chuàng)作精品、限量品,此外還可與一些工廠合作將部分產(chǎn)品批量化,用于市場推廣。這樣既能保證石灣陶藝的精髓,也能搭上市場化的快車。
石灣陶藝的本地化教育是大師們一致?lián)牡膯栴},“目前中小學都沒有正式開設陶藝課,只有部分小學有陶藝興趣班。”劉健芬認為,陶藝從小培養(yǎng),在佛山本地營造陶藝氛圍對這項技藝的傳承更有效。黃志偉則建議,在佛山大學開設陶藝系,除了本地陶藝大師,還可請全國不同手法、技藝的大師前來教學,避免出現(xiàn)傳承斷層。